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推動戰爭形態向智能化戰爭加速轉變,要求并推動著后裝保障方式不斷創新發展。前瞻智能化作戰后裝保障方式變化,有助于更好地認識智能化作戰后裝保障特點,把握高效運用智能化裝備保障作戰制勝的方法路徑,牽引智能化后裝保障體系建設快速發展。
基于攜行伴隨的前方自給保障
智能化保障平臺融入戰斗力量編成、隨隊行動,將極大提高戰斗一線的自給保障能力,推動基于智能化保障平臺伴隨的前方自給保障成為后裝保障的重要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時效,增強一線戰斗的機動性、持久性和遠程性。
機器攜行,隨隊即時補充。采取“戰斗人員+機器保障平臺”“機器戰斗平臺+機器保障平臺”等編組形式,利用無人車、機器人等攜行裝備彈藥物資,與戰斗力量一起行動,提供即時補充。外軍積極推進的“班組試驗”項目,即構想機器人融入班組行動,其可攜帶100余千克武器和其他物資,為戰斗人員提供相應保障,將極大提高戰斗班組的自我保障能力。
前沿制造,現場再生資源。將三維打印設備安裝在各類機動平臺上,或建立專門的三維打印機動平臺,在前沿生產制造小型武器裝備、零部件等,現場提供裝備器材等保障資源的生產和自給補充,以快速補充消耗、滿足臨機需求。
智能診修,快速修復裝備。利用智能檢測、診斷、維修技術和裝備,自主或者輔助戰斗人員、修理人員實施檢測、診斷故障,自動生成維修策略方案,實施裝備自維修和人機結合維修,使部分損壞裝備得到快速修復并投入戰斗。
基于體系智聯的多域聚能保障
“萬物互聯”是智能化作戰和后裝保障的鮮明特點。在戰場智能物聯網、作戰云的支撐下,戰場上各種作戰、指揮、保障實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智能互聯的網絡體系,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實施多域聚能保障,高效滿足作戰需要。
廣域分布,依網智聯。面對未來戰場高度分散的保障對象,作戰對手遠程、快速打擊的威脅,將保障力量由傳統的相對集中部署調整為靈活機動、廣域疏散部署,運用智能技術科學計算各級各類保障力量、資源的構成、規模和空間布局,并依托戰場智能物聯網等實現互聯,使各級各類保障實體隨時在網、隨時組網。
智能調控,聚焦保障。基于戰場智能物聯網共享信息,基于高度智能的后裝保障指揮控制系統,在全網精準選配力量,統一分配任務,打破條塊分割、層級界限、地域限制,智能化調控不同軍種、層級、地點、專業的保障力量和資源,使之高速、有序、定向地向作戰需求端匯聚,提供精確、充足的支援保障。
跨域對接,自主協同。在自給保障難以滿足需要,且來不及逐級提報需求的情況下,作戰力量可以依托戰場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服務等技術手段,了解“在網”的各級各類保障力量和資源情況,跨域選擇保障機構,“端對端”提出保障需求,自主協同實施跨域聚能保障。
基于智能感知的主動配送保障
智能化戰場是“秒殺”特征顯著的戰場,要求后裝保障“從被動補給”向“主動配送”轉變,縮短產生需求和響應需求之間的“時間差”,提升保障的時效性、主動性、精確性,而智能化系統的發展將為主動配送保障提供更好的條件支撐。主動配送保障將成為適應智能化作戰特點的重要保障方式。
智能監測,即時響應。主動配送保障的重要條件是及時準確了解部隊需求。智能化后裝保障將依托智能物聯網,利用自動識別、數據融合、網絡通信等技術手段,實時化、可視化監測掌握部隊人員、裝備、彈藥、物資的位置、數量、狀態等信息,從而及時確定部隊需求,即時準備和實施保障。
智能謀算,精確預測。主動配送保障的突出優勢是基于預測主動保障。未來基于智能感知的主動配送保障將向更低層級、更高精度拓展推進。后裝保障可通過智能物聯網掌握戰場態勢,運用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云計算服務等技術,對部隊行動及其保障需求進行智能分析計算,預判部隊、分隊、武器平臺在何時何地需要何種保障,從而預先進行保障準備,提供即時主動保障。
智能調配,精準配送。主動配送保障的關鍵是實施精確保障,既要實時了解、精確預測需求,還要精確感知保障資源情況,精確調配保障資源。后裝保障可依托戰場智能物聯網、智能化后裝保障指揮控制系統,實時掌握保障資源狀態,實時監控保障進程,精確調控保障資源的投向、投量和投速,為作戰提供適時適地適用保障。
基于無人平臺的廣域直達保障
無人保障平臺可以有效克服地理空間、高危環境和人員生理極限等因素影響,具備長時間、高速度、大強度、全空間執行保障任務的獨特優勢。隨著數量規模的增長、載荷等性能的發展和智能程度的提升,無人保障平臺將在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無人平臺的廣域直達保障,將成為提升保障和作戰效能的重要保障方式。
精確化定點投送。針對廣域分散、時限緊急等補給需求,運用中小型無人運輸機、無人船艇、無人潛航器、全地形無人車等,裝載攜帶裝備彈藥物資,以單平臺或編組方式實施精確定點投送,滿足作戰急需。
全空間抵近救修。針對地理障礙、高危環境導致人員難以實施的搶救搶修任務,運用運輸、醫療、修理機器人等,抵近部隊、分隊、武器平臺,對傷員、損壞裝備進行搜救和定位,實施檢測診斷、應急救修,或利用數據傳輸系統連接后方遠程支援系統協同完成救修。
無人化接力轉運。基于人機交互、機機智聯、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可以為無人保障平臺預設運行程序規則,作戰中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完成行動設計決策,由機器自主完成行動規劃、協調,采取“遠程大中型無人機運輸+人機結合卸載分裝+末端小型無人機/機器人抵近投送”的方式,接力實施遠距離、大運量、多點位、高風險環境下的無人化直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