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顯AI機遇:機器人需求猛增7-8倍
在疫情的催化下,AI助力傳統行業轉型的系統性機會已然形成,各個AI企業到了加速賽跑的時刻。
醫療影像、智能化監測、各類機器人及智能終端、無接觸物流及配送服務等,無不為防疫抗疫貢獻著屬于這個時代的科技力量。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疫情防控中,智能服務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系統和智能識別(溫測)產品數量位居前三。計算機視覺、語音、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使用場景豐富,因此其代表產品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為了支持這些科技企業解決相關產品在研發投入、擴大生產等方面的融資需求,實現資本的精準對接,2020年4月17日,由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主辦、投中網承辦的針對科技抗疫企業的線上投融資對接活動科創戰疫云投會——AI戰 “疫”專場成功舉辦。
在此次AI戰“疫”專場上,三家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上海科技企業,依圖醫療、鈦米機器人、擎朗智能分別進行了項目路演。IDG資本、常春藤資本、晨興資本、華進資本、華映資本、自貿區基金、瀾亭資本、毅達資本、金浦投資、中平資本等在線與企業進行了交流互動
與此同時,中國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的嘉賓們也齊聚線上路演直播室,共同探討這個特殊時期的風險預判和企業發展要素。
“科創戰‘疫’——云投會系列活動是我們面對全球疫情防控,圍繞醫療、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科創企業量身定制的投融資對接服務?!跋Mㄟ^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效促進資本與企業的深入精準對接,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為抗戰疫情做出更多的貢獻。”上??苿撧k科技金融處處長江玉穎在此次項目路演的致辭中表示。
智能診療時代已至:“以患者為中心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大有可為
進入2020年4月,國內AI創業公司密集傳來新一輪融資消息:4月2日,“第四范式”宣布完成C+輪融資;4月3日,“云天勵飛”也對外公布近10億元的Pre-IPO輪融資;4月7日,AI交互獨角獸企業“思必馳”宣布獲4.1億元E輪投資。
在疫情的催化下,AI助力傳統行業轉型的系統性機會已然形成,各個AI企業到了加速賽跑的時刻。
面對疫情,上海依智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兩款產品的研發工作,馳援多個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以實際行動支援戰“疫”一線。截至目前,上海依智的產品已在全國超25個省的超200家醫療機構投入使用,如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湖北協和醫院、中南醫院、浙江溫州小湯山醫院等,并得到了積極的反饋。
就具體產品而言,“新冠肺炎智能評測系統”通過從新冠肺炎患者 CT 片中提取定量參數,可對肺炎嚴重程度進行自動量化評估;“新冠肺炎小依醫生”則可滿足疫區民眾在線問診、分診、導診需求,減輕在線咨詢醫護工作負擔,優化就診流程、減少機構內傳播風險。
“經過四年的發展,醫療人工智能一直在往前走,來到新的一個階段。目前來說,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二個階段,就是智能診療。”依圖醫療事業部市場總監王文艇表示。“最新的一個階段是以患者為中心,AI的角色變成了一個陪伴患者的私人醫生,從院內到院外,實現全流程的個性化診療。目前我們在向第三個階段邁進?!?
在向第三個階段邁進的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的場景化解決方案”被王文艇所看重?!霸偻献?,我們還可以和醫療硬件相結合,和5G結合,提供面對不同場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上海自貿區基金李冰一表示,市場AI醫療公司各有差異化,而差異化上表現在每家公司在細分產品線上推進的速度有所不同。
對于上海依智而言,在產品線的推進上,王文艇表示,“在醫療大數據夯實的基礎之上,我們會比較看重常見病、多發病,如肺癌、乳腺癌等,目前公司都已有比較成熟的影像產品。另外,對于老年人的疾病及小孩的生長發育評估,我們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AI在抗疫中的應用不至于醫療影像,各類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將AI技術生動地展現在了大眾的眼前。
智能機器人場景拓寬:需求猛增7至8倍,原創式創新為王
新冠疫情中,醫護短缺問題突出,用機器人替代部分崗位以節省醫護資源的訴求日益強烈。因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可有效減少病毒傳染,提升治療效率,多家智能機器人企業來自醫院的機器人訂單增長迅猛。
據了解,2020年1月20日起,市場對于智能機器人的訂單需求開始“翻番”,如今的需求量已是平時的7-8倍。
2020年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盡快利用AI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充分挖掘AI技術在新型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
智能機器人的各類“廣泛化”抗疫場景應運而生。
作為一家針對醫療服務市場提供智能機器人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的醫療信息化平臺級公司,鈦米機器人總經理潘晶表示,“抗疫期間,公司研發了三個疫情應用系統平臺,分別為:醫療物資智能配送機器人系統、隔離病房監護機器人系統和消毒機器人系統?!?
不僅如此,作為專注于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自主研發和生產并致力于成為服務業勞動力結構的重構者的擎朗智能,抗疫期間,公司配送機器人已替代人工提供全自主、免接觸式的物資配送,避免人員交叉感染,減輕抗疫一線工作者的負擔。
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疫情下,醫院及隔離點場景對于智能機器人的需求激增。在2個月之內,我們支援近200臺送餐機器人至全國10多個省市的疫情重災區,落地近100家三甲醫院?!?
潘晶同樣看到了這樣的需求?!霸谝咔橄拢瑱C器人的使用大量減少了大量醫護人員的暴露風險。對于藥品、食品、耗材和標本,鈦米提供了機器人的消殺服務,也對醫療物資全面無人化擬定了方案?!?
據了解,在過去的三年中,鈦米機器人的十余款機器人產品及十余款醫療信息系統已進入了230余家全國各地的大型三甲醫院。
“鈦米所有的產品場景,都是自己定義的?!迸司П硎荆熬拖裨瓉砣蚍秶鷥葲]有真正的消毒機器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毒麻藥品管控機器人,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質耗材管控機器人。但是,鈦米通過對場景的挖掘、對市場的理解和對客戶的需求把握,設計出了一系列的場景解決方案。鈦米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也非常歡迎大家對于已探明市場的一起協作?!?
在李通看來,市場在此次疫情的“教育”下,正在日趨成熟。
“我們以前做機器人,其實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和客戶講清楚我們到底能幫你干什么,他完全沒有這個概念。但是這次疫情教育了老百姓,大家都意識到機器人是能廣泛應用到我生活中的。這對于整個行業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崩钔ū硎?。
換言之,正如浦發銀行周燕所述,市場對于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原本較為隱性,在疫情下,逐漸變為顯性。
對于該顯性需求的市場規模評估,潘晶表示,“過去20年中國的創新,其實都是引進式創新,但是在接下來的20年中,中國企業要做的其實是原創式創新,而對于原創式創新的市場規模,很難去做量化的評估?!?
然而,華進資本梁楊提到,在疫情下,原本主攻餐飲、酒店市場的智能機器人企業的主攻賽道不排除出現調整的可能性。
對此,已與海底撈、外婆家等知名品牌形成合作的李通回應稱,“我們依舊會持續在整個周邊生活領域,包括餐飲、酒店、KTV等賽道中深挖。疫情過后,對于這些市場我們還是比較樂觀。實際上,這些市場目前已在逐漸回暖,數據量已恢復至70%。”
李通同時表示,“本身此次做‘抗疫’機器人也是橫向的拓展,我們會繼續擴展各個不同的細分場景,看看在哪個場景才能幫到更多的人?!?
但是,醫療市場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關。
“其實醫療場景非常難進,市場對于醫療產品的可靠性、穩定度及安全性的要求都非??量?,同時,醫療這個環節對產品產生的價值有著非常明確的要求?!迸司岬?。
不過,“其實整個市場的發展比我預期要順利。在過去國內醫療體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得到了很多醫院決策者與臨床主任的支持?!币驗?,“大家對于新技術、新產品的開放接受程度比國外好很多,這讓我們倍感欣慰?!?
-------來自36氪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湖大“智造”防疫機器人在省人民醫院“上崗” 20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