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庫卡“翻版”來了,中國工業機器人海外并購有何前景?
美的庫卡收購案之后,又有中資企業向歐洲機器人廠商出手了。
包括上海電氣在內的中資企業有意收購意大利著名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旗下的柯馬( comau )機器人業務。消息傳出后,國內媒體一致認為,美的庫卡收購案的“翻版”就要來了。
近年,中資企業頻繁向國外制造企業示好,其目的在于通過海外兼并獲得對方優秀技術,同時降低進入他國市場的難度。無論是美的收購庫卡還是上海電氣欲收購柯馬機器人,都存在這一動機。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不過在核心技術上,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仍舊落后于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效仿芯片產業發展路徑,對內整合,對外并購,以迅速擴大規模,提高技術。
在此背景下,業內預計,如美的庫卡一般的收購案將在未來變得頻繁起來。
工業機器人市場繁華背后,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國外企業
近年,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老齡化趨勢下,勞動力人口短缺將成趨勢,兩大因素作用下,工廠用人困難,“機器換人”成為工廠新出路。
與此同時,國內智能制造戰略下,工業機器人也大有用武之地。
于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迅速打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2015 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為 6.7 萬臺,同比增長 18 %。 TrendForce 集邦科技旗下研究品牌拓墣產業研究所( TRI )預計, 2016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將提升至 9.5 萬臺。
從 6.7 萬到 9.5 萬臺,這意味著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同比增長 38 %,市場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然而,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繁華背后,工業機器人產業受制于國外企業的問題不容忽視。
業界透露,中國機器人市場中,國產機器人僅占 30 %的市場份額, 70 %的市場被國外機器人公司壟斷,尤其是以瑞士 abb ,日本發那科,德國庫卡,日本安川組成的“四大家族”控制了我國約 50 %的機器人市場。
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和驅動等核心零部件方面,我國嚴重依賴進口,這造成本土機器人公司成本高企,盈利困難。
因此,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做大做強,需要發力核心技術,改變受制于人的現狀,加速海外布局是提高核心技術的一條“捷徑”,不過其前景如何呢?
本土企業“蛇吞象”,海外布局有機遇也有挑戰.
主動參與海外并購,有利于本土企業迅速吸收國外企業先進技術,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同時提升本土機器人企業制造實力,成本降低,性能提升,這一切都有助于企業銷售機器人產品,最終獲得盈利。
不過,在業界看來,本土機器人企業海外并購也存在風險,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資金實力,本土機器人企業收購海外大公司,無異于一場“蛇吞象”的較量,這個環節中,資金將發揮重要作用,缺乏資金實力的企業難以出征海外。
二是并購完成之后,如何整合資源的問題。本土機器人企業大都聚焦在中低端機器人市場,拿下國外機器人企業后,如何整合高端機器人市場,管理經營好并購企業,都是本土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 上一篇:未來1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規模將達6000億元 2016/12/5
- 下一篇:松山湖機器人產業爭創全國創新型產業集群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