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機器人應對老齡化 中國靠什么?
對于日本社會的極度老齡化刺激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機器人產業的興起反過來有助于解決日本社會的極度老齡化問題。但是因為實行計劃生育等措施加劇老齡化的問題,中國正處于“未富先老”境地,而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卻不像它所表現的那么強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數據,日本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22.9%,在超老齡國家中居第二。中國還處于老齡化社會,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數的9.1%。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時,為“老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達到14%為“老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20%時為“超老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1、日本已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前,四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是65歲,甚至更老,美國的這一比例為15%。現在,每1.6個處于工作年齡段的日本人要養活1個老人或15歲以下的孩子。現在,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7歲,為世界最長壽,比美國女性平均壽命多5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1歲,為世界第三長壽,比美國男性平均壽命多4年。
到2050年,每1個處于工作年齡段的日本人要養活1個老人或孩子。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高增長時期,日本至少2個處于工作年齡段的日本人養活1個老人或15歲以下的孩子,和美國當前的比例一樣。
2、醫療福利好加劇日本老齡化
出生率下滑是導致日本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斷上行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健康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越來越完善的醫療體系讓老年人越來越長壽。日本規定醫院不得盈利,另外,日本對40歲以上的公民實行完全免費的預防診斷、檢查和保健治療??梢哉f日本的福利之好,主要體現在醫療方面,好的醫療福利也加劇了日本的老齡問題。
傳統觀點認為,大規模的人口老齡化會破壞經濟增長,而日本空前的老齡化趨勢給該國的經濟未來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其中的邏輯關系是:老人非但失去了生產力,還要耗費養老金和醫保資源,無法再通過工作、賺錢、支出或納稅為增長做貢獻。
3、日本開啟“智能老齡化”時代
日本暢銷書《老齡化的生意:多樣化市場10大成功策略》的作者、商業顧問Hiroyuki Murata指出,“我們必須糾正自己的觀點,從“防衰老”切換到“智能老齡化”?!?
在我們的印象中,老年人把一輩的錢都給了下一代,自己所剩無幾。這種印象并不符合日本的情況。雖然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日本的老年人掌控著整個國家家庭資產的60%,在消費支出中占據50%左右的高份額,因此日本老人的消費能力很強。
也正因如此,日本的老齡化能夠刺激一些產業興起。最明顯的就是智能化和自動化產業的興起。日本統計數據顯示,日本老年消費市場的價值已經超過100萬億日元/年(約合8000億美元),而且有望增至1萬億日元/年。
4、日本機器人產業崛起
日本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絕對屬于世界一流。日本人形機器人如此發達某種程度上也是受日本老齡化問題的刺激。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發布研究成果稱,在未來10~20年之內,日本所有勞動者49%的工作將可能被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代替,美國勞動人口的47%、英國的35%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代替。研究指出,網絡維護員、建筑施工人員和出租車司機等職業將被代替的可能性較高。
從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開始研發和使用機器人。2005年日本有37萬個機器人在工作,約占世界擁有量的40%。受經濟長期低迷的影響,到2012年底,在生產線上工作的產業機器人擁有量降至31.5萬臺,仍占世界總量的30%。
在日本老齡化的大背景下,生活服務型機器人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據日本機器人工業會預計,2015年日本產業用機器人產值將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到2020年,包括產業機器人和家庭生活服務型機器人,日本的機器人產值將達到2.8萬億日元。
今年早些時候,軟銀宣布,為6月份備貨的1000臺人形機器人“佩珀”(Pepper)一分鐘即告售罄。Pepper具有識別表情和對話的能力,可用于導購和照顧老人病患。
或許看到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商機,豐田汽車和本田先后進入了機器人領域。7月,豐田宣布,為盡早實現輔助殘障人士、老年人等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生活自立的輔助型機器人(Human Support Robot,簡稱“HSR”)的實用化,與多家研究機構攜手,共同成立了推進技術開發的機制——“HSR開發聯盟”。
對于日本社會的極度老齡化刺激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機器人產業的興起反過來有助于解決日本社會的極度老齡化問題。
5、中國面臨“未富先老”挑戰
目前中國也將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2001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7.1%,按照聯合國標準正式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至2014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達到13755萬人,占全國比重10.1%。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擴張、增量提速的發展態勢,人口撫養負擔正逐步加強。而且我國還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未富先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在加速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同時,也增加了子女養老的負擔。在老齡化人口增長之前,日本已經是個富國,而中國尚未達到這種富裕程度。
2001年人均GDP僅為1041.6美元,不及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的1/20,僅為美國和日本的3%左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2012年,我國人均GDP雖然大幅增長至6188.2美元,但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多數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經濟發展壓力依然較強。
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市場營銷和創新學副教授科爾巴赫警告稱:“中國整個社會體系并未準備好迎接人口老齡化?!?
6、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3大風險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與日本還有很大差距,而且面臨三大風險:應用低端化、市場邊緣化和技術空心化。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報告,中國市場2013年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1/5,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市場。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2014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增幅高達54%,預計未來10年乃至15年,中國一直會保持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趨勢。
在短短三五年內中國機器人產業實現了爆發式發展,但是,中國機器人的質量卻不容樂觀。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稱,中國機器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在機器人技術層面,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占了90%的市場份額;二是在機器人作業難度上,在焊接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占了84%的市場;三是在行業應用上,在機器人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了90%的份額。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道奎不無擔心地指出,將來在高端機器人市場產業鏈中,中國很可能只能處在低端領域,出現應用低端化的結局。
由此可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并不像它所表現的那么強大。但是中國的老齡化程度也在加劇,目前想要靠機器人產業解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看來不太可能了。那中國的老齡化問題究竟要靠什么解決呢?
- 上一篇:機器人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 2015/12/19
- 下一篇:2016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 2015/11/20